六年级小学生考98分仍厌学 称第一名才是目标


来源:重庆家教网 日期:2011-11-15

重庆家教网报道:一名小学生的心声

  我的书包,为什么这样沉(别让孩子伤在起跑线上②)

  晓春是重庆市某重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今年11岁,体重不足40公斤,书包却足足有6公斤重。里边的东西真不少:除了语、数、外课本,还装着奥数、科技、美术、信息课和信息册、辅导书等等,林林总总不下20本。

  书包有个拉杆,晓春每天拉着上下学。

  “背着怎么吃得消啊?肩膀又酸又疼,感觉喘不过来气的!从四年级开始我就换拉杆的了。”晓春告诉记者。即便这样,也不容易。晓春家住6楼,上下楼梯就得拎着。清晨爸爸妈妈在上班前,还可以帮她拎到楼下,下午放学后就得全靠自己了,一双小手勒得红肿,人累得气喘吁吁,也只好咬着牙,一步一步地往上攀。晓春说,她们班近40名同学,用拉杆书包的占了大约1/3。

  不光是书包不轻,做作业压力更重。

  晓春每天早晨6点30分起床,7点30分到校上课,从7点30分到8点10分,班上有一半同学被选拔出来上40分钟奥数课。上课后老师都要布置作业,学生就要用功去做那些写不完的习题。

  “连每天一小时午休的时间都被占用了。吃过午饭全班同学都要做作业,直到下午上课铃响;下午4点10分放学,回家都不能休息,做完课内作业,还要做课外作业。每晚都要做到八九点。虽然说每月20日是学校的‘无作业日’,但是连这天老师都不会放过的。我们觉都不够睡,第二天上课无精打采的。” 吐了吐舌尖,晓春无奈地说。

  晓春妈妈说,每天孩子放学回家,先吃点东西垫垫,马上就得开始写作业。等饭好了,吃饭,然后接着写。有时候孩子太困了,就趴桌子上打个盹儿——一会儿就得叫醒,因为还得接着写。

  有出去玩的时间吗?记者问。

  “还真没有。周末我们尽量带孩子出去玩一玩。” 没时间玩,也没有什么体育运动的时间。“学校里有体育课,课上运动呗!”

  表面看来,学生是被作业所累,实则为考试所逼。学校考评老师,老师加压给学生;学生考不好,家长也来找学校。结果书越读越多,书包越来越重,教师和家长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检验的唯一标准就是通过考试评优劣。晓春说:“考好最重要了,课外书平时没时间看的。”

  到了周六周日,晓春总算可以有点轻松的时间,但也有限——还有很多辅导班在等着她。父母双休日给她报了4个辅导班:奥数、钢琴、乐理和剑桥英语。有的班她压根儿不喜欢。

  只保留孩子感兴趣的班不行吗?

  “那怎么行!”家长说,“小升初,要看英语考证的。奥数也有加分,班里有一半人都在上。就不说加分,学了奥数之后,对做普通数学题确实有很大提高,好比负重跑惯了,解开就能跑得更快,不上能行吗?”

  负重跑惯了,解开跑得快;可如果过重呢?还跑得起来吗?孩子会不会像拉杆书包一样一点点被拉长,沉重的负荷会不会压得他们喘不过气、直不起腰来?(文中为化名)

  【案例一】

  妈妈 我压力好大

  今年初,和妈妈为了补习奥数而争执,南京一名小学生华华(化名)写了一首名为《妈妈我压力好大》的诗,这首诗在网络传播开以后,引起了广泛反响,甚至被谱曲写成了歌。诗作摘录如下:

  妈妈,我的压力好大

  一分一秒一嘀嗒

  外面的鸟儿早已飞回家

  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

  我都在家

  我在家

  不是摆弄芭比娃娃

  也不是上游戏网站4388

  而是拿起笔在奥数题上比比画画

  啊

  压力好大

  我真讨厌黑板上5678

  什么时候我能给自己放一个假

  一株草和一朵花

  我都希望去探索它

  ……

  时光一天一天被学习打发

  学习的内容难度也越来越大

  妈妈,我想告诉你

  长大的我不会没有出息

  不要让大自然和我没有关系

  给我放个假,好吗

  妈妈,我的压力真的好大

  【案例二】

  98分 为什么还厌学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学者沃建中向记者谈到一个案例:

  一个六年级的孩子,在模拟考试中考了98分,却不想学了。按说,98分的成绩算是不错,为什么孩子却产生了厌学情绪?百思不得其解的家长只好带着孩子去做心理咨询。

  孩子说,考了98分,只在班里排了第十名。按照这个成绩,进最好的学校很难。那么这个98分,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他看来,第一名才是目标,必须考到第一名才行。可是他想不通,为什么自己都那么努力了,却还只是这个成绩?学习的快乐到底在哪里呢?

  沃建中说,这个孩子面临的情况,其实很有代表性:学习带来了挫败感,孩子没有自信了。(人民网(微博)记者 林露)

  不快乐是一种普遍现象(别让孩子伤在起跑线上②·见解)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微博) 陆士桢

  基础教育资源不均等、教育理念功利化使竞争前移,应摒弃世俗“成才观”的束缚,实现教育思想的解放

  目前,对于孩子来说,不快乐是一种普遍现象,主要表现为孩子身心压力过大以及由于儿童自由天性被剥夺产生的压抑感。

  具体来说,表现之一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希望孩子上更好的学校,取得更好的分数,获得更多的能力,这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让孩子时刻处于紧张的精神状态下。

  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孩子玩的天性被剥夺,这是孩子们不快乐的主要原因。目前,少年儿童尤其是城市的孩子,一周能休息两天的人非常有限,大部分的孩子周末有一天甚至一天半的时间用来参加各种兴趣班、培训班。没有时间玩,没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不利于孩子自由天性的发展。

  多数孩子的成长轨迹都是被父母眼中和社会普遍的成才标准所规约的,孩子没有选择的主动权,包括读什么样的书、上哪种兴趣班,始终按照父母制定的路线来学习、生活、成长。这是一个普遍现象。

  我想,背后有几个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是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目前,孩子们都面对着竞争前移的状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基础教育资源的不均等。在一些发达国家,大学阶段的竞争很激烈,但基础教育阶段孩子是快乐的,因为他们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相对均衡。为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如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的那样,加大投入,切实推进教育公平。

  其次,同全社会世俗的“成才观”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如今很多家长、学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育理念功利化,这是社会世俗的成才观、成败观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孩子从一开始就处于领跑的位置,可是家长们需要好好问一问自己,“到底希望孩子跑向何方”,是跑向快乐健康的方向,还是压抑天性不快乐的方向?

  第三,与科学教育理念的缺失也有很大关系。研究数据表明,真正超常的儿童,或者我们说的“天才儿童”仅占儿童总数的1%到3%,其余的都是一般人。如果能够从根本上认识到这一点,家长就不会将孩子逼得那么紧,也不会将自己逼得那么累。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学校教育中思想道德教育的僵化,跟孩子的实际需求相脱节,这使得孩子应该得到的道德人格的健康指导严重不足,在承受了巨大的身心压力后,缺乏精神上自我认知和调节的能力,压抑、叛逆,甚至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

  日前,中央提出了文化发展的大战略,这对教育问题的解决也至关重要。只有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健康的文化氛围,才能帮助教育领域摒弃世俗“成才观”的束缚,真正实现教育思想的解放,教育目标的科学。

更多请浏览重庆家教网资讯中心:www.cqqhjj.com

编辑者:重庆家教重庆家教网)



首页 请家教 教员注册 教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