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称新课改加重学生负担 1/4教师对成效满意


来源:重庆家教网 日期:2011-10-25

 重庆家教 重庆兼职 请家教



重庆家教网报道: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推行的第八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10年历程,10年来,新课改实施的现状如何?教师对新课程体系如何评价?他们对下一个阶段的推进有哪些建议?如何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在日前举办的“新课堂、新教育”高峰论坛上,发布了其与中国教育网合作开展的“教师对新课改的评价”网络调查结果。包括西藏、新疆、青海在内的全国29个省区市的近4000名中小学教师接受了调查,其中城区、乡镇、农村分布均匀。

  仅四分之一教师对新课改成效满意

  问卷涉及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认同度与10年课改效果的总体性评价问题。从统计结果看,74%的教师认同“合作、自主、探究”的新课改理念,63%的中小学教师认为新课改在自己所在的学校得到积极开展。

  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对“新课程改革后,您觉得您的课堂教学方式是否发生了变化”的提问,回答“改变很大”的占9.8%,“有较大改变”的占22.5%,“有一定改变”的占51%,“没有多少改变”的占17%。在主要教学方式的采用上,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的为52%,以小组讨论为主的为26%,以讲授式为主的仅为22%,这些数据显示了教师能够积极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改变课堂,启发式教学的比例明显提升。

  但是,和对新课改理念与开展状况的高度认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教师们对新课改实际成效评价偏低。调查显示,对课改的总体评价表示“很满意”的仅为3.3%,“满意”的为21.3%,即仅有约四分之一的教师表示满意。

  新课改后教学难度加大,学生课业负担加重

  新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减轻学生负担,推行素质教育,这也是社会公众对新课改所寄予的期望。那么,10年来这个目标实现得如何?

  在对“繁、难、偏、旧”的课程内容的改变上,21.7%的教师认为“有改变”,40.3%的教师认为“差不多”,还有25%的教师认为“比过去更难”了。另外,有高达73%的老师认同“新课改后学科知识体系不够系统,教学难度加大”的观点。

  在减轻学生负担,促进素质教育的目标上,有47%的教师认为新课改之后学生的课业负担反而加重了,34.2%的教师认为与以前相比差不多,仅有8.5%的教师认为有所减轻。对于“新课改是否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开展”的提问,11%的教师认为“促进很大”,41.3%的教师认为“有一点促进”,两者共计52.3%;此外,认为效果“不明显”的为31%,认为“应试教育”更加严重的为16.7%。这些数据显示,城乡中小学教师对新课改促进素质教育开展的认同度不是太高。

  新课改在高中成效最差

  调查显示,新课改在城乡之间、中学和小学之间均存在较大差异。有62%的老师基本认同“新课改在城市还可以,问题主要是在农村学校”的观点。有部分教师反映新课改之后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加大,对教材的适应难度较大。

  对于不同学段,教师们认为小学的新课改开展最好,其次是初中,高中的成效较差。

  关于“新课改实施中主要问题”的回答,认为“评价和考试没有变”居第一位、“教育资源不足”居第二位、“师资培训跟不上”居第三。教师能力不足、领导工作不力、推进速度过快等,都是影响新课改实施的重要因素。教师矛头指向的主要是高考制度,认为高考制度不改革,素质教育缺乏外部环境,新课改理念就很难实现。而农村教师更多关注资源不足和缺乏师资培训的状况。

  新课改应当探索自下而上的推进方式

  “对于影响亿万青少年的课程改革而言,10年是一个重要节点。课程改革应该成为上下互动和相互调适的过程。”21世纪教育研究院研究员王丽在完成问卷整理后最大的感觉是,课程改革很难用“成功”或“失败”这样的传统二元思维来评价,教师对新课改总体评价较低,与新课改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及配套机制密切相关,尤其是制约新课改实施的最大瓶颈———高考体制,这是新课改本身无法解决的问题。

  王丽认为,目前新课改采取的主要是自上而下行政动员的方式。下一阶段的改革,是否可以探索以学校改革为主的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推进之路,从而使课改真正成为促进学校变革的内在动力,政府则以提供教师培训、资金支持等有效支撑为主,建立相应的配套机制、有效的反馈和评价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改革策略。 

更多请浏览重庆家教网资讯中心:www.cqqhjj.com

编辑者:重庆家教重庆家教网)



首页 请家教 教员注册 教员登录